“雙碳”政策背景
2021年10月24日,國務院印發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(國發【2021】23號),這是我國雙碳政策“1+N”體系中重要的指引性文件,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%左右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.5%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
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,在十四五規劃的“雙碳”目標下,中國已經正式邁入“碳中和元年”,與此同時,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,一輪以創新引領的清潔能源革命已經開始。
“低碳管理面臨的問題”

解決方案
1 系統框架

以基于城市尺度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(CGE)為核心,通過LEAP\TIMES模型自底向上進行核算、預測以及減排潛力分析,通過MARKAL模型進行減排路徑優化。耦合社會、經濟、環境、健康等模塊,構建區域碳排放情景仿真模型,能夠反應多區域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復雜響應關系。
2 技術路線

3 碳監測與核算

一方面通過監測設備監測碳排,另一方面通過各用能環節的能源消耗核算碳排, 實施碳排放數據監測、統計、核算、核查,分析碳排放來源,展示碳足跡,確定工作重點。
4 碳排放決策支持系統—企業用戶

5 碳排放決策支持系統—政府用戶

應用價值
賦能生產制造和企業管控,實現企業內資源調度優化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從而減少碳排放。助力企業、園區全生命周期碳減排,推動全社會雙碳目標達成。
原標題:同陽科技低碳監測與綜合管理方案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